兔耳草

Lagotis glauca

  • 兔耳草
    地点: 白马五龙高山植物园
  • 兔耳草
    地点: 白马五龙高山植物园
  • 兔耳草
  • 兔耳草
  • 花名
    兔耳草
  • 學名
    Lagotis glauca
  • 又名得撫草, 浜蓮華, ハマレンゲ, ラゴティス・グラウコサ, 兔耳草
  • 原産地俄罗斯至日本
  • 开花的地方高山
  • 开花期5月, 6月

什么是兔耳草

兔耳草 (Lagotis glauca) 属于车前科 (Plantaginaceae) 乌兔耳草属 (Lagotis) 的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,分布于俄罗斯至日本。
在日本俗称「滨莲华」。
该种在更新世冰期进入日本,之后与荷包牡丹 (Dicentra peregrina)和日本白头翁 (Pulsatilla nipponica) 一同遗留在高山带。
在日本主要分布于北海道(礼文岛、空知)及北阿尔卑斯(白马岳、八岳),生境为高山砾石地、崩积地及寒冷沿海地带。

植株高 9–40 厘米。
叶片肉质、无毛、有光泽,宽卵形(5–10 厘米),叶缘具波状锯齿,互生排列。
花期 5–6 月,花序为穗状,长 15–25 厘米,具多数蓝紫色二唇形小花,雄蕊较短。
被日本环境省列为准濒危(NT)。

中文名: 兔耳草
学名: Lagotis glauca
别名: 滨莲华、得撫草(日本名)
分类地位: 植物界 – 被子植物 – 真双子叶植物 – 唇形目 – 车前科 – 乌鲁普草属 – 兔耳草种
生活型: 高山多年生草本
分布范围: 俄罗斯至日本
日本分布: 北海道(礼文岛、空知)、北阿尔卑斯(白马岳、八岳)
生境: 高山带砾石地、崩积地、寒冷沿海地
株高: 9–40 厘米
叶质: 肉厚、无毛、有光泽
叶形: 宽卵形,长宽 5–10 厘米,波状锯齿,互生
花期: 6–8 月
花序: 穗状花序,长 15–25 厘米
小花: 直径 3–5 毫米,二唇形
花色: 蓝紫色
雄蕊: 短
保护现状: 日本环境省准濒危 (NT)

名称由来
属名 Lagotis 来源于希腊语 lagos(兔子)+ ous(耳朵),因其二裂萼片似兔耳,叶形亦相似。
种加词 glauca 为拉丁形容词 glaucus(灰蓝色、粉白色)的阴性形式。
日文名「乌鲁普草」因最早在千岛群岛的得撫岛(乌鲁普岛)采集而得名。

近缘种
细叶兔耳草 (Lagotis yesoensis) —— 分布于北海道大雪山系
夕张草 (Lagotis takedana) —— 分布于夕张岳
白花兔耳草 (Lagotis yesoensis f. albiflora) —— L. glauca 的白花型

■相关页面

荷包牡丹 (Dicentra peregrina)


  • 唇形
  • 车前
  • 兔耳草
  • 兔耳草
  • 花卉类型
    径向对称的花
  • 花序
    穗状花序
  • 花瓣形状
    唇形
  • 叶形
    卵形的
  • 叶緣
    锯齿状
  • 生活类型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
  • 花的颜色蓝色 紫色
  • 叶子的颜色绿色
  • 果皮色
  • 株高9.0 ~ 40.0 cm
  • 花径0.3 ~ 0.5 cm

随机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