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那乳茸刺

Aruncus aethusifolius

  • 丹那乳茸刺
  • 丹那乳茸刺
  • 花名
    丹那乳茸刺
  • 學名
    Aruncus aethusifolius
  • 又名丹那乳茸刺
  • 原産地朝鲜半岛
  • 开花的地方田野和人行道, 植物园
  • 开花期6月, 7月, 8月

什么是丹那乳茸刺

丹那乳茸刺 (Aruncus aethusifolius)

丹那乳茸刺(学名:Aruncus aethusifolius)是虎耳草科乳茸刺属的矮生多年生草本植物,原产于朝鲜半岛。
在日本,主要分布于近畿地方以西、四国和九州,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树林、山区溪谷沿岸及岩石地带。

茎高10~20厘米。
叶为2~4回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长约3厘米,卵形或倒卵形,叶缘具锯齿。
每年6月至8月抽出穗状花序,开径0.3~0.5厘米的白色或粉色小花,数量繁多。
由于植株矮小,多用作盆栽观赏。

花名由来

日文名“丹那乳茸刺”中的“丹那”是其原产地——济州岛的古称,“乳茸刺”则源于人们用其坚硬而细长的茎将可食用的乳茸(Lactarius volemus)串起来带回家的习惯。

花语

“自由”“恋爱的来临”“纤细”“沉静的明亮”

别名(和名): 丹那乳茸刺
学名: Aruncus aethusifolius
分类: 植物界 – 被子植物 – 真双子叶植物 – 虎耳草目 – 虎耳草科 – 乳茸刺属
原产地: 朝鲜半岛
在日本的分布: 近畿地方以西、四国、九州
生境: 阳光充足的树林、山区溪谷沿岸及岩石地
生活型: 多年生草本
茎高: 10~20厘米
叶型: 2~4回奇数羽状复叶
小叶形状: 卵形/倒卵形,叶长约3厘米,叶缘具锯齿
花期: 6月~8月
花序类型: 穗状花序
花径: 0.3~0.5厘米
花色: 白色、粉色
用途: 因植株矮小,常作盆栽

相关页面:
丹那乳茸刺 (Aruncus aethusifolius)


  • 虎耳草
  • 虎耳草
  • 乳茸刺
  • 丹那乳茸刺
  • 花卉类型
    径向对称的花
  • 花序
    穗状花序
  • 花瓣形状
    五瓣
  • 叶形
    2次 3次 羽状复叶
  • 叶緣
    锯齿状
  • 生活类型多年草
  • 花的颜色桃红 白
  • 叶子的颜色绿色
  • 果皮色
  • 株高30.0 ~ 60.0 cm
  • 花径0.3 ~ 0.5 cm

随机花